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段四八 大虾(1 / 2)

段四八 大虾

张太后因有孕在身,不适合在人前露面,已搬到了西苑居住,并下旨内阁主持朝事,诸大臣商议处理。朱由检失踪之后,没人来继承皇位,张问与众大臣商议拥立新君。

现在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自然就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几个儿孙,血脉再远就说不过去了。神宗的儿子,除了天启皇帝的父亲、福王,其他儿子都已在各地就藩,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时刻处于厂卫密探的监视之下。

朝里经过商议,想拥立桂王朱常瀛为帝,这时却有大臣弹劾桂王荒|淫无度,常与数名家奴同御一女,将女子活活折磨致死,令人发指云云。

然后大家又考虑万历皇帝的其他几个儿子,无一不是昏君的苗子……关键是这一辈人的年龄都不小了,很可能不好控制。

最后总算确定了下来,由万历皇帝的孙子、桂王的儿子,年仅五岁的朱由榔继位,明年改年号为“永历”。继中兴皇帝后,这是连续第二任幼主,明室的衰微开始不可逆转地进行。

天下士人情绪复杂,有的无限伤感,免不得伤春悲秋悄悄写下许多令人潸然泪下的诗词;有的认为这是天道,盛久必衰衰久必胜之类的规律;有的觉得当此格局交替之际,正是发迹的大好良机……

而更多的人,意识到天下将变的时候,想的是如何保住已得的利益,比如:我的土地会不会因为政权交替被人夺走,我的商铺会不会受到影响……是固定资产牢靠还是黄金白银牢靠,是声望名誉重要还是官位权力重要?

当张问从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走过,看着人间百态,思考各种人的心理,也是感概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就在这时,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吵闹声,街道两边许多人都驻足观看。张问有时候爱看热闹,见状便加快了脚步,想上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儿。

只见街道中间有两个穿短衣的人正在扭打,其中一人对围观众喊道:“他偷了我的钱袋,反而打人,这是什么道理,乡亲们快帮我!”

张问身边的玄月见状,对旁边的一个便衣侍卫递了个眼色,侍卫便欲上前帮忙,不料这时张问喊住了他:“有胥役来管,我们先看看。”

侍卫听罢便走了回来,护在左右。

就在这时,只见那小偷从怀里摸出一把短刀来,众人哗然。小偷面对无数的围观众,扬了扬刀子,恶狠狠地说道:“最好少管闲事!”

周围不下百人围观,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挡,小偷拿着短刀逃跑时,路上的人都纷纷让开道路,以至于小偷长扬而去。

“我的钱啊……”路中间那人大哭。围观的人们这时开始义愤填膺地骂那小偷,同时好言宽慰受害者“破财消灾”云云。

“戏看完了,走吧。”张问淡淡地说了一句,带着几个侍卫继续在热闹的大街上行走。

街面上一片太平盛世,各种酒楼食铺客人爆满,又有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三个月的国丧已过,还有歌妓粉头吹拉弹唱,公子少爷调笑取乐,更增吵闹。街边的招牌一块比一块做得花俏,店家的笑容一个比一个灿烂,里面的货物玲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眼前的一切让张问很是满意,虽然朝政格局多有动荡,不过对民生没有太大的影响,是他张问一党保住了这繁华似锦。

过了一会,张问招了招手让玄月上前,然后问道:“玄月,刚才那个小偷如此嚣张,你可知道为何?”

玄月冷冷道:“要不是东家制止,属下等反手就将其拿下。”

张问笑道:“我不是没有侠义之心,不过刚才那出戏的价值可比那袋钱的价值大多了……要说小偷面对这么多人,他一个人的力量算什么,但他却可以如此明目张胆,令人感概啊。”

旁边一个侍卫见张问表情轻松,这时便忍不住插嘴道:“东家,这种事儿江湖上多了去。一大群人看着歹徒行恶,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要不老百姓们怎么喜欢大侠呢?”

另一个侍卫也不甘寂寞,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最笑人的是,每次都这样,旁边围观的人不帮手就罢了,事儿完了之后还要唧唧歪歪马后炮骂一通,觉得他们自个多有正义感似的。”

玄月道:“这样的事如被我看到,我便不会袖手旁观。”

侍卫笑道:“总管您武功高强,在江湖上那可是大侠一样的人物,歹人要是被你撞见,只能怪他走霉运了,一般人谁去管那闲事呢。”

这时张问扬起头看了一眼天空,很随意地说道:“江湖有侠,江山有侠么?”

他说罢无奈地笑了笑,神情颇有自嘲的味道,但随从都不知道他自嘲什么……他自嘲自己就像刚才当街被追的那个小偷,不同的是小偷只是夺钱,而他却是夺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