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笔”





  因览义乌稠坛中有诸篇别有用心的贴文而作。

  中华民族开始使用文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轩辕黄帝时期,相传为黄帝史官仓颉所造。华夏先民使用汉字,有据可查的,是从公元前14世纪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开始,至今约有三千年。因此,国人常以此为自豪,逢人便说“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三千年的文字史”。

  从使用简体字以前的繁体汉字看,国人很容易理解字面的含义,因为我国的汉字是以象形、会意、指事、形声为造字法则。比如繁体的“筆”,上“竹”下“聿”,一眼看去就很好理解,古代的书写工具长期使用毛笔,而笔杆就是用竹子做的。乍看之下,好像现代的简体字“笔”更符合象形的法则。上“竹”下“毛”,的确是毛笔的造型。但是,我国先民在使用毛笔之前,是用竹竿、树枝、骨器与刻刀书写,所以“筆”端是直的,也是硬的。关键是古人对于著史立言的要求在于直言不讳,因此写字记事的人必须有自律的秉性,不然就没有如“董狐直笔责赵盾”的煌煌信史了。

  我国古代的典型文人在长期使用繁体汉字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文字文化的熏陶,养成了不苟且、不虚妄的品性。从“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昭示古代典型文人的铮铮铁骨。就像“筆”一样,中通外直。

  而今,我国自从开始使用简体字后,似乎国人的精神也随着文字的变化而受到潜移默化。“筆”字,把“聿”换成了“毛”,原本直的刀笔变成了弯的软笔,连写字的人也跟“笔”一样没了主心骨,可以为了钱歪曲事实,可以为了钱粉饰太平,可以为了钱哗众取宠。同样是一支笔,有的人用来著书立言、评时卫道,有的人用来造谣诽谤、构陷谄媚,有的人用来意淫泻欲、肆力造污,虽然都是为了搏取眼球,但用心却有天壤之别。

  2020年6月15日于慕贤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