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纪念朱雪春君





  在笔者的微信好友中有一个微名——暗香,并不知其实名,与她互加为好友,是始于去年的盛夏。基于同在一个文学群,偶尔见她在群内发表的原创古体诗作甚工,且富有思想内涵,便知她是一个颇有才气的女子。笔者私下加她交流古体诗的创作文艺,但她聊的并不多,却言简意赅。然而,就在昨夜,文学群内一个义乌佛堂的长者王和清发了一则讣文——朱雪春,笔名暗香,稠坛网名:半宛清愁,于2020年庚子四月廿八日(5月20日)与世长辞,年仅44岁。——闻此噩耗,甚是扼腕。

  众文友在感叹人世无常之余,也尤为悲戚,纷纷在群内各抒己见,说为其收集生前作品众筹出书有之,说组织文友同去祭奠并慰问家属有之,大抵是死者生前私交甚笃的友人。笔者对此人世常情,已是见怪不怪,只是觉得人死为寂,无须惊扰。过于哀情,未免有做作之嫌。

  朱子云:“为礼以敬为本,临丧以哀为本。”是故,衔哀致诚,方为缅怀逝者之本。如今,一个向来未曾谋面的中年女子,据说是因沉疴旧疾突然加重才导致香消玉殒,使得众文友生出一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内心共鸣。正是这种悲凉心境,才与文坛众友相感应。与其说缅怀逝者,不如说是祭奠自身。

  逝者如斯,忘却的基督就要降临了,也该写点东西,作为祭奠同是典型文人的菲薄礼品。长歌当哭,也只有在痛定思痛之后,方能铸就一把刺破漫漫长夜的匕首。

  朱雪春君生前,进行心脏漏洞修补术十余次,家中也因治病致贫,尚有其居,有其食,只是再也经不起大折腾了。然而,她仍有散尽千金而行助人之举。一些腰缠万贯的豪门富贾,竟不肯对贫者病者伸出援助之手,若闻世有此等女子,得无愧乎?

  笔者曾在朱雪春君的微信朋友圈里浏览,其貌并不倾国,只是寻常女子。但,她的诗作,歌咏风荷、松竹、傲梅、幽兰、秋菊等,却隐隐寄有一丝离愁别绪。如《寄人》所云:“眼看中秋到,离愁日日增。不知明月夜,谁共赏花灯。”平仄合韵,用词凝练,寄情婉约,行文通俗易懂,将一种离愁写的真切,也预言了自己的结局。虽然,没有李清照、倪仁吉的诗坛地位,却透着古典文人的傲骨。像《依韵龙儿咏菊十首》(其一)云:“百花开尽此花开,冷艳孤高不用猜。一片冰心谁个似,死生不肯多尘埃。”充满着犹如隐士的高风亮节;另在《文竹》中写道:“碧绿成佳卉,盈盈一玉盆。风姿留墨客,气节入诗魂。”始终强调一种文人的傲骨。诗以抒情,歌以咏志,在得知朱雪春君其家素贫又久患心脏病,仍极不情愿接受友人相助的情状,方信其诗如其人,人如其名。“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其取笔名“暗香”,出自宋代诗人林逋在《山园小梅》(其一)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即有谕示己如梅之意。有一些文人,正是被其具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精神所折服,而自愧汗颜无地,生起崇敬之心。

  斯人若此,得一众文友哀挽,自在情理之中。权以此文,聊以为祭。

  2020年5月28日于慕贤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