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段五十 机关(1 / 2)

段五十 机关

宋应星在张问面前不断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见识,目的只有一个:得到张问的赏识,入朝为官。既然礼部左侍郎黄仁直是秀才出身,都可以权至部堂,宋应星觉得自己才高八斗,而且是举人,为什么不能做高官?最重要的是他和张问的丈人沈云山还有交情,入朝为官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目前使用的火器,铸造完成后便使用手工打磨。比如鸟枪,如果要保证射击精度,其枪管需要人工打磨一个多月才能合乎要求,而且使用的铁质材粗劣,以至于经常炸膛……如果南镇抚司引进灌钢新法、机床等技术,一定可以极大地提高明军的装备水平。”宋应星没有过多地说他发明的御动机,反而说到火器上来了,因为御动机和朝廷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只有兵器才关系国之大事。

大明朝廷一向重视武器装备的发展,天启年间,广东有个地方小官见识了弗朗机人的加农炮威力后,便上书朝廷描述了一番,结果他马上就平步青云,升到兵部专门负责引进和研制红夷大炮。

张问听罢宋应星说的情况,果然来了兴趣,“你是说你可以依靠新技术改进火器?”

“学生可以保证新钢制作的火器性能更加稳定,而且能使制作时间减少、成本降低。”宋应星十分肯定地说道,“有了机床之后,完全可以抛弃火绳发火,改用燧发枪机。”

燧发枪张问也听说过,几年前南镇抚司有个枪械工匠搞出了一种不需要火绳的发射装置,但是因为构造复杂、造价昂贵,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装备,造出来的几把火枪只在王公贵族府里收藏。

张问端起茶杯,吹了一口气说道:“燧发枪我也知道,对了,那个发明这种枪的人叫什么名字?”

“戴桑。”宋应星脱口而出道,“最近我在编撰《天工开物》,收集过这方面的资料。”

张问沉默了片刻,然后举起手来,却欲言又止……宋应星的心情变得有些紧张起来,他看着张问的手势,等着他一句话给自己封个官儿。

但是张问的手又轻轻地放了下来,什么也没说,这让宋应星心里泛出一丝失望。

其实张问学问庞杂,并不局限于儒学,什么东西实用,他就用什么,这是没有坚定信仰的人的实用思想,张问就没什么信仰……既然新技术能够提高明军装备和战斗力,他肯定是要用的,但是兵器制造应该掌握在谁的手里?

对于任何事物,因为看它的视角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张问作为上位者,自然就要用上位者的角度来看兵器改进。

“改天你把《天工开物》的抄本送一份到我府上去。”张问留下一句话,便站了起来,准备离开了。

“恭送张阁老。”宋应星也站起来,将张问送至大门。

弗朗机人马丁,织造坊的管事沈青松等人也一起相送。张问临行前,又对马丁说道:“东江先生,先前你们的意大利国那个伽利略,有机会给他写封信,如果上帝不容于他,让他到大明朝来。”

“我一定转达张大人对伽利略先生的热情之请。”

张问乘坐马车离开织造坊后,立刻叫人去南镇抚司查出那个名叫“戴桑”的人的下落,请到京师来他。

不出几天就有了消息,戴桑仍在南镇抚司吃皇粮,他听说朝廷第一重臣接见自己,立刻就携带了他发明的新玩意到京师来了。

张问在西官厅衙门接待了戴桑。

只见戴桑是个三十多岁的壮实莽汉,两腮全是黑胡子,他身上穿的衣服一看就是崭新的,连一点皱褶都没有,大概是因为要见大人物专程买的新衣服。

“卑职戴桑,拜见张阁老。”他见到穿红袍的张问,立刻纳头便拜。

“文开快请起来……箱子里面是燧发枪?”张问看着他后面两个仆人抬的一口大箱子。文开是戴桑的表字。

戴桑从地上爬了起来,说道:“燧发枪是卑职几年前做的玩意,今日卑职要进献给阁老的东西是‘琵琶连珠铳’。”

“哦?打开来看看。”

一众西官厅侍卫走上前去,将箱子打开,从里面抬出一把铁琵琶来。张问愕然道:“这是什么玩意?”

戴桑道:“禀阁老,它是一种连发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二十八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也。一次可以连射二十八发,置换弹匣,又可继续使用,射程百余步,威力巨大。”

“有机关的枪?”张问好奇地看着铁琵琶。

戴桑道:“张阁老赐名‘机关枪’,此名甚妙。”

“我只是随口说说……它真的如你所说,能连射二十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