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章 风起幽州(2 / 2)


但岁数一大,这心思便活泛起来了,不顾元齐的劝阻,执意要入仕,要当官,偷逃出扬州。

科举,他是没本事也没心思去考,果断北上参军。元齐是个掌控欲极强的人物,哪怕是他儿子。对于元徽的选择,很是不满。

但也终究是他的儿子,任由元徽去闯,在官面上不给他丝毫支持,想让他知难而退。

谁料元徽北上之后,从一名防丁做起,彼时朝局动荡,处女帝武曌代唐建周关键时期,边境异族皆有异动。有战事发生,对元徽这样的人来说,便是立功的机会。

一身的武艺,灵活的头脑,再加天然的身份优势,元徽升得很快。辗转北疆,灵、代、凉、幽,打吐蕃、打突厥、打契丹人,不到三年时间,便升为一府都尉。

去岁末,还跟着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西征吐蕃,收服安西四镇。归来后,以作战勇猛,指挥有方,擢升为居庸关镇将。

元徽年纪轻轻地,在军中打拼足三年,一心想要摆脱元齐的“掣肘”。然而到如今,事实上,元齐对他的影响仍旧很大。

否则凭他的年纪,哪怕立有些军功,哪里能升得那么快。

在暗处,也有一些铁手团属下,保护着元徽,听其用。在其麾下,也有数名铁手团精英杀手身份的士卒。

元徽转任幽州已有近半年了,女皇武曌称帝的这两三年下来,大周国势渐稳,突厥人在北边的动作也小了很多。

前段时间,苦于双方连年征战侵攻,边境不宁,民生凋敝,两国遂罢手言和。大周将长乐王之女翌阳郡主李青霞和亲突厥,突厥可汗吉利派使团入周,却遭人截杀。

此事一发,大周北疆的气氛顿时又紧张了起来,双方兵马调动,摩拳擦掌,战事眼见着又要爆发。

皇帝晓谕北疆诸州,命各地边军防人戍卒严密戒备,以防突厥人偷袭。令至居庸关处,作为镇将,元徽果断戒备起来了,率人巡察关隘周边。

除了防备突厥人,还有愈见不稳的契丹人,东北边的营州都督赵文翙,可将其境内的契丹、奚等异族压榨地够惨。

原本,穿越而来,哪怕逾十年,元徽脑海中仍旧有些记忆,他知道有“幽州案”,但有些细节却记得不大清了。

初时,得知幽州刺史名为方谦,便有一种浓浓的“熟悉感”,还派人调查过。那刺史,确实是个有问题的。

而自从得知“使团案”之后,元徽便明白了,蛇灵与那翌阳郡主已然开始搞事情了。幽州风波将起,而离他,可不远,很可能波及到他。

率着麾下,在南面仔细搜寻了一番,想要再找找渗入幽州境内的突厥人,可惜再无所获。

“李简,有什么想说的,直说吧”率人缓缓北向居庸关,元徽对着身边的队长。

“镇将这已经是次月以来我们发现的第三批突厥人了,这些人身手不凡,精悍无比,绝不是普通的突厥人”

元徽默默听着,见其不作声,李简继续道,语气中有些紧张“朝廷严令,各处警备,看起来大战将起。突厥人屡屡潜伏入幽,会不会”

“会不会什么”元徽直接问道。

“会不会突厥人此次又将进攻目标放在幽州了”李简大胆猜测“这些突厥人是为了探察我幽州情况”

有些讶异地看着李简“未曾料到,你一小小队长,还有如此见地”

叹了口气,李简心情看起来有些沉重“刀口上舔血,大战一起,又不知有多少同袍血染沙场了”

几年的军旅生涯,元徽深知这些边疆戍卒的苦楚,其多血性勇武,然每每征战,伤亡总是不少。皆因统帅无力,军心不定。

自黑齿常之之后,北疆还没有出现一个能够御边防边的统帅之材,当然,前提是要皇帝信得过。王孝杰、唐休璟倒有韬略武干,但都还被放在西境。

“西面还有妫州,还有广边军、清夷军,突厥人若有异动,定会有所察觉,我们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再者,这战事能否爆发,还是未知数”随口安慰身边的队长一句。

然在其埋头间,剑眉稍蹙,眼中满是思索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