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4章临床一期(1 / 2)





  4月1日。

  黄明哲和张士和等人完成了生物计算机植入的适应期。在完成了中微子探测器项目之后。

  接下来他一边进行可控核聚变小型化工作,一边在进行力学大一统理论的研究。

  这两个工作对于未来非常重要,也是人类进入星际时代的钥匙之一。

  刚刚植入生物计算机的李戎武和魏风俩人,和黄明哲一起进行这两个工作。

  另一边。

  刚刚组建的生命工程集团里面,理事长李嘉航、首席技术理事的方歌、高级研究员林莎等人,正在讨论生物计算机秘密推广的事情。

  “目前全国已经有497.1万人植入了生物计算机,六个基地的植入规模达到每天14~16万人左右。”李嘉航在投影幕布列出数据,然后接着说道:

  “根据指示,我们将从即日起,向全国推广生物计算机。”

  “第一期要多大规模?”林莎停下笔记问道。

  李嘉航打开全国地图解释道:“全国一共设置三十个公民医院作为植入点。”

  看着都是在省会城市的公民医院点,方歌摇了摇头说道:“这些地点不妥。”

  “方首席,这些位置都交通便利,没有什么不妥吧?”李嘉航不解地反问道。

  方歌解释道:“省会城市鱼龙混杂,不容易把控,尽可能被植入点设置在偏僻的城市,反正第一期规模不大。”

  对于这个提议,李嘉航思考了一会,也觉得省会城市不方便,反而是偏僻的小城市比较好。

  因此第一批30个植入点,改设置在各省的偏僻小城市上。

  被命名为[抗癌免疫治疗一期]的项目,正式在全国展开临床试验。

  而这30个公民医院的内部人员,已经全部进行了生物计算机植入,加上严密的安保措施,确保了不会泄密出去。

  ……

  国家新闻,晚上八点钟的新闻。

  男主持人怀着激动的语气,向电视机前的民众说道:

  “由方歌、林莎、李嘉航、蒋天生、温克寒研发团队研发的抗癌免疫细胞,即日起进入临床一期试验,下面请看详细报道……”

  记者采访了李嘉航、方歌和林莎三人,并介绍了抗癌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情况,和之前已经进行内部实验的临床数据。

  同日科学院官网公布了将方歌科研团队中,方歌、林莎、李嘉航、温克寒、蒋天生五人纳入今年两院院士增补名单之中。

  其实就是走一个过程罢了,五人科学院院士的名额是板上钉钉。

  随着国家新闻这几天轮番在播放治疗地点,网上也开始激烈讨论起来。

  公民大论坛上。

  “一个团队可以获得五个院士提名,这得多大成果?”——贝才日王

  “方歌20岁?温克寒19岁?确定没有开玩笑?”——空气甜

  “可以适用于除白血病之外的全部恶性肿瘤治疗,已经在内部进行上百万次实验?”——天方夜谭的骆驼

  “作为一名注射过免疫细胞的亲身经历者,注射之后效果杠杠滴。”——洋葱头

  “@洋葱头,兄弟真的假的?效果这么好?”——灰暗世界

  “@灰暗世界,骗你做什么?从去年年底就进入内部临床了,我肺癌晚期,治疗之后没有复发过。”——洋葱头

  回答之后,又贴上自己的前后肺部ct片和化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