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章基建概况第一节概况





  “横钢,横钢,三年土方”,这是兴建横钢的艰苦岁月里流传至今的一句谚语。

  横山又叫黄泥岗。解放前,是片荒冢遍地、豺狼出没的荒丘。解放后,曾办过省劳改农场和县畜牧场,但其荒凉面貌基本未变。

  1960年2月,浙江省委书记江华等领导,亲自选定浙江省横山钢铁厂厂址在建德县寿昌镇西北郊外的横山庙一带后,3月,进行地质勘探和建筑设计。4月4日成立基建指挥部。并从建德、淳安、桐庐、兰溪四个县抽调的民工1690余人来厂,于4月26日参加铁路专用线路基工程首先破土动工,铁合金车间、综合机修车间、稀有金属冶炼车间相继动工。1962年2月奉命停缓建,9月又恢复基建。

  1960年至1963年,国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横钢厂基建项目大部分下马,职工精简下放。在此期间,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多次亲临横钢视察指示。在省委和省冶金厅的关心下,在国家冶金工业部的支持下,才使横钢的基建项目保留了下来。全厂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住草蓬、吃杂粮、戴笠帽、披蓑衣、穿草鞋、顶烈日、冒风雪、,锄挖肩挑、削山填坞,在这片荒丘上建起了铁合金冶炼车间、综合机修车间、稀有金属冶炼车间等生产厂房、生产辅助工程和生活设施。到1963年12月,初步建成。投产时,房屋建筑物建筑面积已达26048平方米。

  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19390平方米,非生产性建筑面积6658平方米。此后,根据生产发展需要,不断增加了新项目,扩大了基建规格。1965年5月,兴建援阿项目(731工程);1966年1月,五车间(即原稀有金属冶炼车间)进行钨钼丝投产建设。1972年6月,兴建粗炼车间;1978年,汽车队投建,以及其它基建项目陆续施工。

  截至1989年末止,全厂房屋建筑总面积已达226697.31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123957.85平方米,非生产性建筑面积102739.46平方米。全厂设备827台,其中:生产性设备728台,总客量47688千瓦;非生产性设备99台。1989年末全厂固定资产原值6508.23万元,净值4280.9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原值3136.61万元,净值2038.97万元;设备固定资产原值3371.62万元,净值2241.93万元。

  表3-1

  全厂建筑面积颁情况表(截至1989年末)

  单位名称建筑面积(㎡)单位名称建筑面积(㎡)

  冶炼一分厂15151.87职工集体宿舍27296.75

  冶炼二分厂8522.14职工家属宿舍46414.65

  冶炼三分厂23609.47行政处7474.51

  机修分厂9793.40职工医院1927.77

  钨钼分厂10408.62招待所3161.79

  动力分厂4027.40教育楼

  运输处3854.29档案楼2382.97

  化验楼1780.42文化宫3115.82

  能计楼1584.27影剧院2141.47

  铬破包装车间2846.73厂校2863.05

  金属分厂9169.03幼儿院1174.52

  水泥分厂9075.64健身房1080.46

  劳动服务公司3241.07机关办公楼2610.24

  供销处17109.71其它1095.46

  其它3783.79

  合计123957.851027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