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浦江潘宅:宋哲宗及昭怀皇后刘清菁的外孙家





  时下家谱编修之风方兴未艾,各姓为了纠正旧谱中存在的错漏现象,纷纷自发的成立宗谱文化研究会,对本族的迁徙路线和繁衍历史进行研究与考证。笔者在研究浦江县潘氏族源时,发现《华墙浦阳潘氏宗谱》中记载的人物年代有出入,而历史事件倒是大体相符。

  据潜溪宋濂撰写的《潘氏宗谱引》记载:“唐太师武德卿仁美公、金武卫大将军惟真太师、秦国公孝存太师、汉国公孝泽尤其大者,联姻帝胄尚唐懿宗大长公主为驸马、太师和国公正夫生九子荣跻瞴仕长彬卿封武信军节度使,次长卿清远军节度使,樟卿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端卿太尉昭信军承宣使,安卿太尉宁国军承宣使,才卿武功大夫永州府太守,清卿太师保康军承宣使,顺卿太尉昭信军节度,萧卿武功大夫浙西路总管。”对于这段话,只要是看过《杨家将》电视剧的都知道,潘仁美是宋朝人,而不是唐朝人。

  据湖南洞口潘玉所撰的《对背诵名将潘美公世系源流的考证》一文指出,潘美(925—991年),字仲询,有兄弟四人,原籍大名府大名县边马集(今河北魏县边马乡李庄,俗称潘家墟、潘太师墟),晚年定居于河南府洛阳县(今洛阳市郊李楼乡)。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六月病逝于太原,废朝二日,赠中书令,谥武惠,中使护其丧归葬洛阳。咸平二年八月,真宗下诏,配享太庙,追赠郑王,是潘氏得姓始祖季孙的第75世孙。明洪武二十一年至顺治十七年,从祀于历代帝王庙。妣田氏,封一品夫人,湖南洞口旧谱载:葬湖北。生有六子:潘惟德、潘惟固、潘惟正、潘惟清、潘惟玉、潘惟熙。女三:长女适张昭允,次女适真宗,即章怀皇后(968—989),三女适曹玮,追封冯翊郡夫人,葬永昌陵侧。潘美的父亲为潘璘,字国荣,大名人,后晋时以膂力应募入兵籍,迁军校,驻常山(今属河北正定县),后以病免归乡里,生有四子:潘粹、潘美、潘蕴、潘夔。而潘美的祖父是潘景厚,字仰俊,大名人,后唐末帝时以子环贵,诰赠左监门卫上将军致仕,居洛阳。而和国公潘正夫是潘美的曾孙。

  潘美的长子潘惟德,宋宫院使,景德元年(1004)迁诸暨州(今浙江山阴)通判,以善政著称于时。妣张氏,公婆均葬河南府城内。有二子:潘师龙、潘师凤。潘师凤生二子潘正夫、潘尧夫。

  潘正夫正是浦江县浦南街道潘宅村潘氏始迁婺州之驸马太公,据《宋史列传第七》记载:“秦国康懿长公主(1096-1164年),帝第三女也,始封康懿,进嘉国、庆国。政和二年(1112年),改韩国公主,出降潘正夫。改淑慎帝姬。靖康末,与贤德懿行大长公主俱以先朝女留于汴。建炎初,复公主号,改封吴国。觐上于越,以玉管笔、小玉山、奇画为献,上温辞却之。避地至婺州。绍兴四年(1134年)入见,其子尧卿等五人各进官一等。主奏言:“祖宗以来,驸马都尉石保吉、魏咸信、柴宗庆皆除使相。今正夫历事四朝,在汴京曾建议迎陛下,至杭州又言禁卫未集,预宜防变,乞除开府。”上不许。八年(1138年)再入见。留宫中三日。时极暑,上每正衣冠对之饮食,又为正夫求恩数,上曰:“官爵岂可私与人,况今日多事,未暇及此。”时赵鼎当国,方论群臣绍述之奸,颇抑正夫。鼎去位,正夫始得开府之命。给事中刘一正言其非旧制,恐援例者多,乃诏:“哲宗惟正夫为近亲,余人毋得援。”显仁太后归,主同秦、鲁国大长公主迎于道。十九年(1149年),又入朝。子长卿、粹卿、端卿皆自团练使升观察使,从所请也。孝宗即位,进封秦国大长主。隆兴二年薨,谥康懿。”这段历史事件的记载与《华墙浦阳潘氏宗谱》的记载相符,唯独年代与官职有所出入。

  潘正夫,字蒙著,河南府洛阳人。绍兴九年(1139年)为开府仪同三司,后历检校太保、昭化军节度使、醴泉观使、附马都尉。“靖康之难”避乱于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封和国公,次年卒于婺州,追赠太傅。有文才,尤工于诗。妣赵氏,即哲宗第三女,昭怀皇后刘清菁(1079-1113年)所出,封嘉国公主,政和二年(1112年),下嫁正夫公,改封淑慎帝姬,建炎初改封吴国公主,隆兴二年(1164)卒,谥号康懿,葬浙江金华县西北婺女乡双龙洞荐福庵旁。有八子:潘长卿(宁江军承宣使)、潘粹卿(观察使)、潘端卿(昭信军承宣使)、潘清卿(容州观察使)、潘温卿(宁国军承宣使)、潘尧卿、潘墨卿(团练使)、潘才卿(团练使)。女婿郑珙,官右通直郎,閤门宣赞舍人,右承议郎,直秘阁,特差两浙东路安抚司参议。孙:潘昌期(通判严州)、潘昌龄、潘昌衡、潘昌佑、潘昌辅、潘昌朝,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俱封从义郎;潘昌光、潘昌辉、潘昌简、潘昌锜,隆兴二年(1164年)特授右宣义郎,曾孙:志(昌期之子),特授右承奉郎。

  今在浦江县浦南街道丽水源水库东侧有潘驸马墓碑遗存,笔者认为浦江县潘宅潘氏正是大宋名将潘美及宋哲宗和昭怀皇后刘清菁所生的秦国康懿长公主和驸马潘正夫繁衍的潘氏聚居地,约有2600人。

  据《华墙浦阳潘氏宗谱》记载,少傅和国公潘正夫由靖康之难避地迁入婺州后,人才辈出,后嗣潘俨仕婺州录事,潘俨生潘良,潘良生三子潘尧臣、潘舜臣、潘禹臣,潘禹臣讳皓从竹溪而迁婺之浦江东三十里感德乡,地曰纸坊塘(今浦江白马镇止方)居之,生一子潘伯度,娶湖山郑氏而迁居湖山,生二子潘义、潘礼,潘礼建别墅而居湖山之南,亦命名纸方塘。潘礼生潘谐,潘谐生潘盛官节推,潘盛生潘迪,潘迪生潘伦,潘伦尚宋郡马,生二子潘锦尚宋郡马、潘鉴尚宋郡马,孙潘良尚宋郡马,曾孙潘谅尚宋郡马。自驸马潘正夫后,又有潘伦子孙四世蝉联宋室郡马,国戚荣宠过人,遂于纸方塘改建宅第,以花木芳菲人号华墙,为浙东望族。后遇火灾,子孙星散分居枫树塘(今潘宅)、相公桥头、唐阁、尼山、县城宫口、通化石溪等地。尤以潘宅、桥头、唐阁、尼山四村相连,集中聚居,并于明季重建郡马第,即潘氏五进宗祠(今潘宅小学和潘宅中学为故基),于抗战时期焚毁。

  综上所述,浦江县浦南街道潘宅村潘氏居民既是大宋名将潘美的后人,也是赵宋国戚驸马潘正夫及郡马潘伦的后裔,更是宋哲宗和昭怀皇后刘清菁的外孙家。

  2020年7月23日于笔聊斋.